Search


【親子過招1-2:從分裂到重新黏合】

小蘋果小時候想:
  • Share this:


【親子過招1-2:從分裂到重新黏合】

小蘋果小時候想:
「全世界以我為中心,把拔媽咪心中只有我,不會對別人好(因為這世界沒有所謂「別人」,只有我)。」、
「媽咪最棒了,怎麼可能會有任何缺點呢?怎麼可能愛別人比愛我多呢?」

等他長大些,小蘋果發現:
「把拔媽咪也是平凡人,也有缺點,不是萬能。」、
「所以有的時候沒辦法滿足我所有需要,我要多包容把拔媽咪。」

再大些時候,小蘋果終於體悟到:
「馬麻也有非常脆弱的時候,甚至偶爾需要犧牲我來滿足她自己(比如我不能買新球鞋,是因為錢要讓媽咪買包包)。」、
「即使如此,我還是願意接納她、愛她、保護她!」

這三個階段,大家猜猜分別代表幾歲??


進階版:
如果孩子時常超齡演出,他們的內心其實是非常辛苦滴~~

孩子需要時間成長,耍幼稚是必然。生氣起來,情緒性的話語絕不會少。分裂(splitting)也時有所見。

然而,強制管控情緒的話,過於躁進,反而揠苗助長。所以,依據孩子應該有的狀況,跟同儕大略比較,避免過度著急。

若將孩子訓練得情緒過於早熟,甚至「父母向孩子尋求過多安慰」,有時候反而本末倒置。

以上述為例:若孩子還沒上小學,就時時刻刻體諒父母。孩子此時的行為,恐怕是以「父母的需求為重」、甚至是「以父母的情緒為重」,是變相的情緒討好、情緒依賴。

適當教養,過猶不及。


【請問醫生,我的孩子有問題嗎?:精神科醫生教你聽懂孩子的內心話 】作者/ 繪者:劉貞柏醫師,聯經出版。(本篇圖文為作者延伸概念的文字整理,未收錄在本書中)

博客來網路訂購資訊:
http://search.books.com.tw/exep/prod_search.php…


Tags:

About author
劉貞柏醫師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。 前元培科技大學醫管系講師。 前北市聯醫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總醫師。
身心科醫師撰寫的衛教推廣網頁。
View all posts